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73 0

点击上方预约直播

“平”这个字,在曹公笔下,得到了尽情挥洒。而对此最突出的体现,集中于“平儿”这一人物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此女子名为 平儿,实不 平常:论外貌,不止平头正脸,不知者以为少奶奶,平添几分姿色;其性情平和,平素周旋于贾琏、熙凤之间,万般小心,欲求平衡;然平白无故受气,有冤无处诉,到头来,皆因制度不公平;若论理家,平静中明查秋毫,自有主张,常能平息事态,能力绝不平庸;平心而论,此女子平生命运平常,着实令人垂怜。曹公笔下,其虽名为“平”,实则并不平凡;只可叹,其命运多舛,飞鸟各投林,终难求一世平安。纵览全书,曹公是为平儿鸣不平。

当然,“红楼”一“梦”,千红一哭,万艳同悲,曹公也是为当时普天之下的女子鸣不平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今天,笔者也要来鸣不平。为谁而鸣呢?是为北京各区高考模拟题鸣不平。

近一段时间,网上发布了北京各区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中,有关《红楼梦》的一些题目。不少网友看到这些试题,就如同原著中的薛宝钗,“只说难猜”;只是,却少有“称赞”,异议颇多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那这些题目究竟命题水平如何呢?是否像有些网友所议论的那样,有失水准呢?对于考生而言,是否真的难以作答呢?我们不妨详细分析一下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这组题目,出自于中小学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一个区。其中,填空题考查了对基本情节的识记,答案应是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,以及第六回的刘姥姥进荣国府。从命题上来讲,非但不是低水平的,反而精准地体现出《红楼梦》结构上的特点,引导学生从前后文呼应的角度来赏析文本,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段或某一回。出题的视角是开阔的,而且是切合《红楼梦》文本特点的。

而第2题选择题,对于认真读过原著的考生,其实并不难作答。考查的核心是古人按辈份取名的习俗,以及贾府中的水、代、文、玉、草这几辈人的基本关系。因此,答案应是C,贾宝玉是贾兰的叔叔,而不是同一辈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当然,有的专家觉得B选项中的“堂兄弟”一说不妥。的确,从本意上来说,“堂兄弟”的关系应是“同祖不同父”。也就是说,对于男性而言,一个爷爷生的、但又不是同一个父亲生的,这样的关系才是堂兄弟。显然,贾政与贾敬并不是同一个爷爷的孙子。

实际上,在当代口语中,“堂兄弟”的意思比最初的意思宽泛,从在校高中生理解的角度,并不能算错。况且,与C选项相比,自然C项才是“硬伤”。

至于第3题,就是一个开放式的主观题了。这组题出自于区里的模拟考题,实质上,第3题的模式,更接近于高考北京卷与名著相关题目的命题模式。

上一组题中的填空,其实是有难度的,特别是思路不清的考生容易产生混淆,可能会误答薛宝钗进府,或周瑞家的送宫花等。相比而言,这个区的模拟考题,相对难度更小一些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其实,这组题目考查的情节,是《红楼梦》中的经典段落“湘云醉卧”,或称为“湘云眠芍”,按照回目是“憨湘云醉眠芍药裀”。很显然,但凡比较认真读过原著的,都应该知道这个经典场景。从全书来看,这与“黛玉葬花”,或“刘姥姥进大观园”,基本上是齐名的文学场景。虽然题中引用了部分文本,其实考查的重点完全不在于对细节的记忆。除非是对《红楼梦》特别不熟悉的考生,一般误答的几率应不高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另外,林黛玉、薛宝钗、王熙凤、贾探春等,都是近几年考题或答题中涉及比较多的人物。而史湘云在书中出现的场景相对较少,在今年的模拟题中,史湘云成了热门人物。像还有一个区的试题,与这个角色有关联。

而上组题中紧接的第2题,用语比较灵活,是高中生习惯的语言。实际上,题目难度并不大。尤三姐在书中只集中地出现于第六十三回至六十六回,因此,也不难排除。

至于第3题的主观题,只要能够判定问题的答案是史湘云,便不难作答。相对而言,这一组题的难度,比上一个区的题目更小一些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有的网友可能觉得下图第1题不容易答。实际上,这个题目的难度,几乎等同于问:“桃园三结义与孙悟空是否有关?”对于高中生,无论是正向思维,还是用排除法,都不难选择正确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而这个区的模拟题,2、3两题都为主观题。看似题目中引用原文较多,实际上,在答题中,考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总结,并不一定拘泥于原文,发挥的余地较大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实际上,这就体现出北京卷名著相关题目的命题风格: 对人物的评价究竟如何,并不是主要的评分标准;关键在于能够“自圆其说”,所举的事例有力支撑自己的观点。这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的总体把握,而不在于一词一句,同时, 主张考生有自己的观点。这是近几年北京卷相关题目的命题基本准则,相比而言,在全国的高考语文试题中,这种思路也是比较先进的。

相反,在有些省份的考题中,还有“孙悟空在某某洞打死了哪个妖怪”之类的题目,后边是ABCD四个选项。这样的考法,无异于胶柱鼓瑟,与鼓励学生阅读经典、提出具有创新性观点的教学初衷,是不相符合的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北京卷考查《红楼梦》的主观题,多为开放性试题。其实,以往模拟考题中,有的命题与评分标准,明确了考生对书中人物的评价, 可以有不同看法,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评价,但只要明晰作出评价,即得1分;而其余4分,对应的是考生支撑各自评价所举出的二三处事例与相应分析。换句话说,人物的正、负评价,居于次要地位,重在训练学生提炼与思辨的能力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,为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的学习与科研,打下一定基础。

以往北京卷的高考真题,实际上对《红楼梦》的整体把握更侧重一些。比如,2020年高考题,小作文考到有关《红楼梦》“缩写本”的评价问题。在题目中,与《红楼梦》并列的,往往还有其他中外名著,哪怕考生不太熟悉《红楼梦》,仍有选择其他名著作答的机会。

相对而言,各区的模拟题,或许是出于鼓励学生在冲刺阶段重视并温习名著的目的,考查的内容反而更趋细致。这种思路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只是,这些题目被放到网上后,网友似乎不太“买账”,甚至有一部分人的评价很是犀利。

比如,有的人说:“真的靠自己阅读,至少要读五到十遍才能顺利作答”。实际上,这恐怕是套用了《红楼》要读五遍等等的说法。客观讲,如果态度认真,只要仔细读一遍,回答以上题目,应该是不难的。况且课堂上还有相关课文,有老师的相关讲解,因此,不必夸大题目的难度。毕竟,名著难度,与命题难度,并不是一回事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事实上,一些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,现在已经完全可以针对《红楼梦》原著内容侃侃而谈了,若是答这些题,应不在话下,更何况是高中阶段的学生。

网上还有的人惊问:“这是中学生应该会的吗?”笔者倒想反问一句:难道所有中学生都不读名著就对了吗?

或许,这位网友也可以自问一下:难道立体几何就是中学生应该会的吗?牛顿定律就是学生该运用的吗?摩尔公式就是学生该掌握的吗?大气环流就是学生应该理解的吗?……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毕竟,这是选拔人才的高考,并不是网上的竞猜游戏!众网友觉得“难”,这也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。其实,以往参加过高考的网友,想必当年也是: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解得单调性原理,画得出线粒体……叹如今,百般皆废弃,只会玩手机……

平心而论,在教育部门要求对《红楼梦》进行“整本阅读”的教学安排下,这样的题目,并不算太难。无论网友本人是否喜欢、是否理解《红楼梦》,都大可不必被人为带节奏。

还有的人误以为这些题目纯属考死记硬背,具体以上分析过,不赘述。当然,也有的网友看得比较客观:“学英语,难道就不需要记单词吗?做数学,难道就不用背公式吗?”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诚然,适当的记忆,是学习的基础。完全不需要记忆的“学习”,并不存在。况且,总体来看,北京卷的《红楼梦》相关题目,考查的重点并不在于死记硬背,而是体现出了一定的命题水准。其他地方试卷的命题方式,也宜适当参考这种模式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还有的网友,把相关题目、文本斥之为“破题”、“破书”。至少,对于《红楼梦》而言,这样说的人,绝对不会是原著的知音。

为《红楼梦》高考题鸣不平

实际上,曹公“一把辛酸泪”,以血和泪的文字凝成了《红楼》一书。真正理解《红楼梦》的读者就会明白,这非但不是一本“破书”,反而对当下极具借鉴意义。虽然她诞生于二百年前,但其中蕴含的思想主旨是具有先进性的。反观当今,书中的很多智慧与启示,当代人也未必真的完全做到或做好了。

曹公渗透在书中的理想,是让后世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。若是书中所有的启迪都能为今人所继承,或许生活中的困惑与不足,还会减少很多。

以平常心,看无常事

读红楼梦,做明白人

扫描下方二维码 聆听更多精彩内容

暜航说红楼,扫码收听

标签: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