律宗自明初以来,也很衰微。正统间(1436—1449)朴原主杭州昭庆寺,奉命开坛传戒,时称宗师(《新续高僧传》卷二十八)。万历初,如馨(1541—1615)在南京古林寺传戒,三昧(1580—1645)继之,律学大振。晚年应请入南京宝华山传戒,著有《梵网经直解》四卷。其法嗣见月继制《传戒规范》,古林遂成律宗道场。同时福州鼓山元贤,广东鼎湖山道丘、弘赞等,均尽力于律学之复兴。弘赞著有《四分律如释》十二卷、《四分律名义标释》四十卷(《鼎湖山志》卷二、三)。
净土法门,自宋元以来成为各宗的共同信仰。明初梵琦、大佑、慧日、妙叶、普智、道衍等,都弘赞净土,各有著作。
嘉靖至万历间(1522—1619)宗本、传灯等都宣扬净土法门。特别是云栖祩宏,专志净业,广受缁素的归向,建立了净土一宗的道场。智旭精究各宗教义,亦以净土为三学(禅、教、律)的指归。他的弟子成时,选编有《净土十要》,流传很广。此外,慧经、元来、元贤、圆澄等曹洞宗匠,也都提倡禅净双修。其影响一直延至今日。
明代中叶,自宣宗至穆宗(1426—1572)一百多年间,各宗都衰微。但到神宗万历时期(1573—1619),名匠辈出,形成佛教的复兴气象。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人物,是云栖祩宏(1535—1615)、紫柏真可(1543—1603)、憨山德清(1546—1623)、藕益智旭(1599—1655),号称明末四高僧。
中国佛教史略·
后汉
佛教
一
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
二
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:安世高与支娄迦谶
三
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
四
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
三国
佛教
一
除了英雄辈出,三国也是佛教戒律初传中土的时期
二
三国时期吴地的佛经翻译家与汉人西行求法的先驱
西晋
佛教
一
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
二
西晋一代佛教的义学与传播
东晋
佛教
一
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传播
二
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传播
三
东晋高僧西行求法与朝廷信仰佛教
四
东晋时期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
五
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
六
东晋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
南朝
佛教
一
南北朝时南朝佛教的兴盛
二
南朝历代相承的佛典翻译事业
三
形成于南朝的佛教义学宗派雏形
四
摄论师与十诵律师
五
南朝的《涅槃经》“研究热”
六
南朝时期佛教与儒、道二教的论辩
七
南朝的佛教文学与艺术成就
北朝
佛教
一
汉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场“法难”
二
孝文帝后盛极一时的北魏佛教
三
北魏分裂后的佛教及北周武帝灭佛
四
北朝历代佛典翻译
五
由南朝传入北地的毗昙宗、成实宗和摄论宗
六
北朝的涅槃师、地论师和四论师
七
北朝的四分律师、净土师和楞伽师
八
北朝佛教之专重禅观
九
石窟造像在北朝的兴盛
十
宏伟庄严的北魏寺塔建筑
隋代
佛教
一
隋文帝、隋炀帝对佛教的提倡与限制
二
隋代佛典翻译和经录编撰
三
隋代佛教义学的发展及宗派的建立
四
隋代的佛弟子们如何修行
五
隋代佛教的艺术成就与国际传播
唐代
佛教
一
唐代三百年间佛教的兴衰
二
佛典翻译的兴盛与经录编撰的成熟
三
八宗并弘之天台宗与三论宗
四
八宗并弘之慈恩宗
五
八宗并弘之律宗与贤首宗
六
八宗并弘之密宗与净土宗
七
八宗并弘之禅宗
八
唐代佛教在民间的传播
九
唐代佛教和儒、道二家的争论与交流
十
唐代佛教的文学艺术与国际传播
五代
佛教
一
五代时期南北佛教的兴衰
二
禅宗与天台宗在五代时的传承
三
五代时北方佛教的义学与律学
四
五代佛教典籍的弘传与佛教艺术的发展
宋代
佛教
一
两宋佛教兴衰
二
宋代的佛典翻译与经录编撰
三
宋代三百余年间官私刻印的五部藏经
四
临济、云门、曹洞三宗在宋代的传承
五
南山律宗与贤首宗在宋代的发展
六
天台宗的山家山外之争
七
净土法门在宋代的盛行与禅教思想对儒家的影响
八
宋代佛教的国际传播和佛教文学艺术的发展
辽代
佛教
一
辽代诸帝对佛教的支持
二
辽代的寺院经济和佛教信仰
三
华严和密教在辽代的弘传
四
辽代净土、律宗及音释相关著述
五
辽代大藏经的刻印
六
保存至今的辽代佛教建筑
金代
佛教
一
金初诸帝对佛教的支持
二
金代的试僧制度与佛教管理
三
金代寺院的经济来源和慈善事业
四
禅宗在金代的弘传
五
金代的华严、密教、净土各宗
六
金代大藏经的刻印
七
金代佛教艺术之建筑、雕塑和壁画
元代
佛教
一
元廷对佛教僧众的礼敬
二
元代的佛教管理机构
三
元代寺院经济的畸形发展
四
元代的民间私刻藏经
五
元朝喇嘛教的著名人物
六
北方的曹洞和临济宗师
七
南方的禅门宗匠
八
元代天台、贤首二宗的代表人物
九
慈恩、戒律诸宗在元代的余绪
十
元代的佛像塑造及雕刻艺术
十一
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
明代
佛教
一
明太祖对佛教的整顿
二
明初的僧籍和寺田制度
三
明代诸帝对藏传佛教的优遇
四
明代著名禅师(上)
五
明代著名禅师(下)
六
明代教下诸宗的发展
编辑|妙声
责编|海涛
标签: 儒家代表人物